你家园林给你的房子加多少分?房叔课堂之园林景观篇|房叔说No

 
点击 29回复 0 原帖 2021-11-16 13:58

 

 

花肥春雨润,竹瘦晚风疏。——《闲情偶寄》



房地产税确认试点会落地,房产价值分化的新时代来临,核心资产的挑选置换变得尤为重要,继房叔课堂建筑篇后,第二篇谈园林景观。



除地段、学区这类土地价值,建筑实体是小区本身的第一要素,而园林景观则是小区环境的主体,同样有高低价差;



先给基本的价值排序:集中水景立体式中式园林>无水景平面中式园林>意式园林>日式园林>法式园林>不做园林;



挑房时在同情况下根据上述排序判断即可,举例:同地段同学区A、B、C三盘,已知建筑部分用料和公区活动配套相当,带中式园林一定比法式更好;



为防杠精,特此说明是指等级相当的情况下,如果非要拿城区均价5w+地段法式花园和郊区2w的中式园林比品质,好比拿枫丹白露宫去比郭庄,笔者只能说你说的都对。



特别要说明的是,尽管园林景观是小区品质的首要加分项,但在高密度城市建造中毕竟不是决定性的。



发展现阶段的大部分老百姓也并不会太在意园林怎么样,若是好学区好地段好建筑,只是搁块草坪种两颗桂花行不行?笔者也只能说价格和居住体验不如同地段好园林的盘;



例外也有,小区密度越低景观重要程度越高,在低密豪宅合院领域,价值的第一要素反而是园林。



道理很简单,大家都是两三百方两三层带露台的房子,院子越精美自然越决定价值,这事儿和文玩一样,园林要做也要养,养得好的树比房都值钱,自然价值不可估量。



因为不是决定性的因素,实用部分到此为止,仅看价值排序即可。



接下去几部分会介绍分辨和欣赏几种园林的基本意识。生在江南,不为买房也权当长知识作谈资了,旅游时看看各国园林入个门也好,篇幅会比较长,没兴趣的出门右转即可,不喜勿喷。





| PART1 |



关于中式园林,是一个很长很遥远的故事——



中国园林萌芽于战国秦汉,发展于魏晋唐宋,大成于明清。



“海客谈瀛洲,烟涛微茫信难求。越人语天姥,云霞明灭或可睹。”



李太白写梦中圣地天姥山的开篇两骈,恰好分段了中式园林先后的两大思想主题——神仙与山水。



起于战国末期的神仙思想在秦汉时尤为盛行,广为人知的徐福东渡就是受这种思想诞生的事件——“海上有仙山,山中有仙药可令元阳不灭,始皇帝遂遣徐福求仙问药”;



始皇求长生而不得,心心念念之际,引渭水为池,池中堆筑岛山,名蓬莱山,以模拟神仙境界;



至西汉,汉武帝一样迷信神仙方术,追求长生,因此效仿始皇在建章宫西北部引昆明池水,开凿大池,名太液池;池中筑三个岛屿,象征东海的瀛洲、蓬莱、方丈三仙山,这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,自秦皇汉武两位大帝认证后,“一池三山”自然成为皇家园林的永久母题;



秦汉以后至隋唐以前,动荡的后晋和南北朝几乎同一时期诞生了两位巨子,陶渊明和谢灵运,分别开创了田园诗和山水诗派,为诗坛开创了新的气象,尤其是山水诗派,深受文人士大夫的推崇;



“天姥连天向天横,势拔五岳掩赤城。天台四万八千丈,对此欲倒东南倾。”



天姥山以及所在的天台山脉不仅是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祥地,还因为谢公的游览成为唐代诗人心中的圣地,神游山水的思想从此深深烙进了失意文人的内心,成为文人园的主题。



至北宋,文艺皇帝宋徽宗开工艮岳,大V米芾将太湖石标成文人园顶流,皇家园林与文人园边界开始融合消解。北宋《木经》、《营造法式》的问世也标志着中国古建法式的确立;



明朝,仍在江浙,苏州人蒯祥率领手艺登封造极的苏式匠人修建了北京故宫,100多年后,同是苏州人的造园巨匠计成总结一众名园,著书《园冶》——本园林艺术专著诞生,苏式园林彻底奠定中国园林的最高地位。



“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。巧于因借,精在体宜。”这十六字是计成总结中国园林的宗旨,意思是中国园林从选址开始每一步就要顺应自然,虽是人工却使恍若天成山水,园虽有界但自然无界,没有什么园外的山水是不可因借的,而园内所有的造物形体适度,大小得宜。



写点直观的,举苏杭两个顶流的例子,西湖、留园。



结合“神仙与山水”我们看西湖:



巨大的西湖湖面上有三座岛——小瀛洲、湖心亭、阮公墩,构成“一池三山”;



“精在体宜”,运用在水面上的原则是“大则分,小则聚”,苏堤、白堤是将大湖切割形成层次,杨公堤是将西侧的散点水系联系聚拢;



“巧于因借”,大家可以试试站在小瀛洲低头到抬头,像看中国画一样往南望:



近景是我心相印亭的洞中窥人——白墙为纸,后景为画;



中景是越过洞口看到三潭印月——水中映到天上月;



再抬头望远景望到花港观鱼——见远山,见青天;



小瀛洲就巴掌大,但我身在瀛洲便似沧海,身在小园但可纳远山,立足小园,目之所及、心之所想天地任我遨游。



中国园林之美是一种文化美,西湖的深度是一种被历代文人持续丰富的打破人工与自然、皇家与文人、人间与神仙的文化深度,最后达到“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”的境界。



西湖毕竟得天时地利,选个小的,看留园,翻译给你听游园的过程:



从南侧细长曲廊进入到涵碧山房(客堂)——从人间弯弯绕绕,兜兜转转,走了不知几许路进入山门;



忽现一池三山,中心的岛叫小蓬莱(你懂的),向西逆时针绕着中心“沧海”游山水,沿着起伏的云廊来到五峰仙馆(内堂)——迷途入仙境,主人自比仙人;



再往深处去,过三进院到林泉馆(内苑),又见冠云、岫云、瑞云三山——仙人已过三界,与云同高,已达仙山之顶。



中国园林之游,是地到天之间任我逍遥游。



篇幅有限,换景、窗户、亭台、假山、花卉等等内容写起来止不住,读者若有兴趣下次笔者可以借西湖边的园、塔、庙、阁讲讲,这一篇只学到一个小技巧即可,中式园林是一种“小中见大,举目远瞩”的艺术,赏园从近及远望,游园从人间到山水再到仙境游。



| PART2 |



日式园林。



第二部分写日本是因为同在东亚文化圈,日本深受中式园林影响,行文好衔接。



如果说中国园林是“远瞩”,日式园林就是“高瞻”,是一种箱庭艺术。



はこにわ,箱庭,现在用在游戏中比较多,如图,是日本开发的一种空间视角游戏的总称,这源起于日式园林;



啥是箱庭?举两个身边的例子,1.所有的沙盘边上围一圈有机玻璃都是箱庭;2.家里泡沫盒种过韭菜和葱吧,把泡沫盒放地上远远俯视看它,相当于懂怎么欣赏日本园林了;



粗俗点说:都是一池三山。游中国园,人一直走,入沧海爬仙山要登仙的;赏日本园,人别动,从上往下远远俯视盆景;



明明唐、宋、明受中国园林影响如此深远,为何会如此迥异呢?



其一,日本有学习儒释两家,但没有道家这种华夏本土宗教。日本神仙是神道教的天皇一家,还在世的,自然他们没有想成仙的愿望;



其二,天地这么大的概念岛国人民是很难理解得了的。就像日本战国最大合战总共也就不到10w人参加,中国人理解成两村械斗一样;



其三,受一休哥的影响。一休哥本名千利休,是日本茶道甚至日本美学的里程碑式人物,他确立的草庵茶道将园林、俳句、水墨、能乐与茶艺有机融合,其美学精神“侘び寂び”,中文翻译成“和静清寂”、“一期一会”等思想时至今日都是日式美学的重要内核——关注短暂而极致的美,哪怕这种美带有残酷的一面。



比如樱花、红叶、烟火,短暂绚烂过后是深长的寂静;



日本最著名的园林景观是枯山水,要如何赏,四个字:高瞻静思。



进到一个园里,要怀着一生只可能来一次的心情,静静跪在屋檐下面对箱庭,看到山枯竭,树木化成苔藓,波涛竟会凝结,体会从远古到无穷远的未来中自我的渺小、人生的短暂,试图用一瞬去捕捉永恒,用渺小去经验宏大,极限的张力里有极限的美感。



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。


举报收藏 0打赏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