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种 | 天竺葵 | 是否进口 | 否 | 主要观赏部位 | 观花 |
花型 | 重瓣 | 花色色系 | 红色系 | 叶色色系 | 绿色系 |
花期 | 2-10(月) | 品种来源 | 国内栽培种 | 光照习性 | 中性 |
干湿习性 | 中性 | 是否耐寒 | 是 | 是否做一二年生栽培 | 否 |
园林用途 | 花坛,盆栽 | 品牌 | 嘉岩花卉苗木 |
天竺葵,别名洋绣球、石腊红、入腊红、日烂红、洋葵,属牻牛儿苗科,包括约230种多年生肉质、亚灌木或灌木植物。天竺葵原产非洲南部,世界各地普遍栽培。
天竺葵幼株为肉质草本,老株半木质化;在西方是很好的装饰窗台的花卉,在欧洲大陆,如德奥等国,尤为常见。
形态特征
天竺葵多年生草本,高30-60厘米。
茎直立,基部木质化,上部肉质,多分枝或不分枝, 具明显的节,密被短柔毛,具浓裂鱼腥味叶互生;托叶宽三角形或卵形,长7-15毫 米,被柔毛和腺毛;叶柄长3-10厘米,被细柔毛和腺毛;叶片圆形或肾形,茎部心形, 直径3-7厘米,边缘波状浅裂,具圆形齿,两面被透明短柔毛,表面叶缘以内有暗红色 马蹄形环纹。
伞形花序腋生,具多花,总花梗长于叶,被短柔毛;总苞片数枚,宽卵形; 花梗3-4厘米,被柔毛和腺毛。芽期下垂,花期直立;萼片狭披针形,长8-10毫米, 外面密腺毛和长柔毛,花瓣红色、橙红、粉红或白色,宽倒卵形,长12-15毫米,宽6- 8毫米,先端圆形,基部具短爪,下面3枚通常较大;子房密被短柔毛。
蒴果长约3厘米, 被柔毛。花期5-7月,果期6-9月。
生长习性
天竺葵性喜冬暖夏凉,冬季室内每天保持10-15℃,
天竺葵花朵夜间温度8℃以上,即能正常开花。但最适温度为15-20℃。天竺葵喜燥恶湿,冬季浇水不宜过多,要见干见湿。土湿则茎质柔嫩,不利花枝的萌生和开放;长期过湿会引起植株徒长,花枝着生部位上移,叶子渐黄而脱落。
天竺葵生长期需要充足的阳光,因此冬季必须把它放在向阳处。光照不足,茎叶徒长,花梗细软,花序发育不良;弱光下的花蕾往往花开不畅,提前枯萎。天竺葵不喜大肥,肥料过多会使天竺葵生长过旺不利开花。
天竺葵喜凉爽环境,怕高温,生长适温为5℃~25℃,春季最适宜生长。秋冬季栽培时,夜温不低于5℃,因此在北方天竺葵需要温室或大棚保护,否则容易受冻害。冬季白天室内温度不低于10℃,夜间不低于5℃,可开花不绝。南方夏季天气多炎热,天竺葵生长处于半休眠状态,开花不良,在此期间需适当将温度降至30℃以下,使其安全越夏。待秋季气温下降时,再供应充足的水肥,使之分枝开花。天竺葵的叶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,随时把枯黄叶片及开过的残花摘掉并适时追肥,可促进第二次开花,延长观赏期。
水分生长过程中保持基质中等湿润状态。天竺葵不耐水湿,要求栽培基质通气性好,否则根茎比例容易失调。过多水分容易发生由真菌引起的根腐病及灰霉病;但栽培基质也不宜过于干燥,否则会使根系周围积累盐分并造成灼烧。基质过干时,常使植株下部叶片转成淡红色至黄色。天竺葵茎叶具柔毛,施肥、浇水时应避免叶片沾染肥水,施肥后用清水洗净叶面并使其干燥。
生长过程中应用含钾、硝酸钙及磷为主的肥料。天竺葵对铵基很敏感,施用这类肥料浓度不宜超过10ppm,但在温暖地区,光线较强,可能需要施N∶P∶K为20∶10∶20的肥料以使叶片伸展,着色良好。
病害防治
(1)灰霉病
a.主要症状:主要为害叶片及花。叶脉初生“V”字形病斑,其上出现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水渍状黄褐色至暗褐色轮纹斑,病斑有时生出灰白色霉层。该病在花瓣上发生时为褪色斑点,不规则,初有稀疏灰霉,天气晴好或干燥时灰霉萎缩,潮湿时再次孳生,花朵变为暗红色至黑褐色。
b.防治方法:注意栽培场所通风透光,湿度不宜过高。发病初期以50%扑海因1000倍液或28%灰霉克800至1000倍液全株喷施。
(2)褐班病
a.主要症状:多在叶片上发生,为圆形、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,病斑为浅褐色或灰白色至红褐色,具暗褐色边缘。叶背病斑略凸,斑外缘黄晕明显,病斑常相互融合成较大的枯死斑,最终两面生出灰黑色霉状物。
b.防治方法:保持栽培场所通风透光,植株休眠期应控制肥水,不宜施用过量。发病初期使用75%甲基托布津800至1000倍液或50%多菌灵800倍液或25%苯菌灵1000倍液,全株喷施,隔10天左右一次,连续防治2至3次。
(3)细菌性叶斑病
a.主要症状:叶片出现水渍状圆形至不规则状凹陷斑,暗褐色至黑褐色,病斑较少融合,后期病叶萎蔫卷缩悬垂于茎上,有时病斑于叶缘形成较大的坏死角斑。茎上产生黑斑块,同时维管束及髓部变黑,植株萎蔫腐烂。
b.防治方法:浇水施肥尽量避免栽培基质溅到茎叶上,控制基质及空气湿度不要过高。药剂防治可用53.8%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72%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全株喷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