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,环境正日趋恶化,且正在不断加剧。首先我们生存的环境,我们所呼吸的空气充满着雾霾,我们所饮用的水,有很多有害的微量元素,我们所吃的食物有激素、药物残留。城市的面源污染,比如重金属、农药、医院用的抗生素的残留;农村的面源污染,包括化肥、农药、除草剂等等,这些都包围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,使我们的生存空间感觉到越来越狭小,生存的质量、生命的肌体都受到了威胁。
第三,行业一体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。就我们园林行业而言,大部分资源、资本、人才正逐步集聚到一些龙头企业和上市企业。像东方园林、棕榈园林、岭南园林、铁汉生态等十家左右的园林主版上市公司,基本上在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。他们集聚了很多的资本、技术和人才。而局部的区域,也在逐步淘汰小的企业,向地区性的行业龙头企业集中。
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如何取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,我觉得需要以下几种思维。
第一要有创新的思维。要不断整合自己的公司,引进新的技术、新的工艺、新的材料,加强科技的投入和产学研的合作。让企业不断地创新和变革,在市场中以变应变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第二要有资本的思维。我们传统的经营是资产运营,资产运营只是解决企业怎么赚钱的问题,那么现时代的企业,要想做大做强,必须要引入资本,与资本嫁接,才能插上翅膀,才能如虎添翼。那么,资产运作,就是解决企业怎么值钱的问题,一个好的企业,引进优质的资本,与资本联姻,不光使企业赚钱,更重要的,使企业值钱。
第三要有平台的思维。我一直倡导行业之间、企业之间、个人之间要加强联动、互动、走动。要抱团取暖,联盟至胜,合作共赢。现在是一个整合的时代,你整合了我,说明你有能力,我有价值;我整合了你,说明我有能力,你有价值。如果我们两方都不整合,最终都不能成功。整合,是资源的优化组合,也是人才的优化配置。所以说现在是一个整合的时代。同时,现在也是一个趋势的时代,一个人干不过一个团队,一个团队干不过一个系统,一个系统干不过一种趋势。成功等于团队加系统加趋势,你有了团队,有了能够运营的系统,能够顺应这个趋势,看清这个趋势,你必然会走向成功。顺势而为,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,但是一群人会走得更远。我们搭建这个平台,让大家都能在这个平台上,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,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,我搭台,你唱戏,这样才能够奏出最美的篇章。
第四是企业家的领袖思维。一个企业要有一个核心,这个核心就是企业的老板。一个企业发展如何关键是看老板,企业的未来就看企业家的胸怀,企业家的格局和企业家的观念。企业家的胸怀是他的视野所决定的,他的知识面,他能够见识多少,他的视野有多大,他的胸怀就有多大。他的格局是有他的胸襟决定的,包容万物,视若无物,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,这是一种海纳百川、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、情怀。最后一个是由他的观念决定的,观念是他的学习能力,领悟能力,名师指点、高人指路、大师开悟,这都会对他的观念有很大的引导。所以,一个企业要有一个好的领袖,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
如何适应转型和发展?
以后环保、生态修复、污染治理这些板块的体量会很大。尤其是水污染治理、河道治理这一块。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,这里面包含了园林城市建设、生态城市建设、森林城市建设、智慧城市建设和刚刚提出来的城市双修的建设。按照国务院、国家财政部和环保部的预算,整个十三五期间,在水污染、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上,也就是环境保护治理上,根据2015年出台的“水十条”、“土十条”和“大气十条”,国家将投入十七万亿用于环境污染的治理,海绵城市也将有两万亿左右的市场空间,再加上生态城市、园林城市、森林城市等等的投入,也不会低于五万亿以上的市场空间,将对我们行业带来巨大的生机。这都是国家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,也是国家的重点民生工程,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一轮的发展浪潮,乘势而上,我们既要履行好自己的责任,同时也要练好内功,为大建设当中,集智集力,能真正建设美丽中国、生态中国,能实现碧水蓝天、山长水阔、有土皆绿、有水皆洁、鸟语花香的美丽家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