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种普遍的说法是,衡量一个美国家庭的收入,不必看他的房子和汽车,只要看室外的草坪打理的是否光鲜就行了。看美剧或者是亲身出过国的人,都知道那片绿油油的草坪,才是承载一个家庭幸福的关键所在。我们中国人可能有点不解,那么大的一片空地长草多浪费啊,更何况还专门花钱种草,有那闲工夫还不如种点青菜养点鸡鸭鹅呢。
Stop!你让一个西方人在家门口种菜养家禽,这是多丢份儿的事啊。因为草坪本身,就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。
这习惯,最开始是英国和法国佬养成的,更确切地说,是吃饱了饭闲得蛋疼的英法贵族佬养成的。
人类还在茹毛饮血的时代,对各种草肯定是深恶痛绝的,毕竟这玩意儿不能吃。等到学会了种庄稼,人类更是恨不得把所有的草都消灭干净,可惜这是痴心妄想,在庄稼地之外的土地上,各种草还是生长着。
到了中世纪晚期,欧洲的社会发展成为了领主统治的模式。教皇和国王是远在天边的统治者,而各个封建领主,才是农民和农奴们真正的主人。
领主们通常都有自己的城堡,城堡四周就是自己的土地和庄园。农民们种地和养殖,领主们在城堡里日日举办沙龙吹牛和撩妹子,精力实在旺盛的不行了,就出门打猎和垂钓。他么衡量财富的方式,自然是城堡有多大,庄园有多少,一年产的粮食和牛羊有多少。
不过时间一长,领主们发觉彼此间的财富产值都差不多,自己有的其他领主也有,这体现不出身份啊。咋整呢?
于是,这些贵族佬便盯上了那片绿油油的草。
在家门口种上一大片,平时还有下人打理照顾,看起来多鲜亮多有份儿。
城堡入口处那片完美的草地,就成了无人能造假的身份象征,威风地向经过的人宣告:“本人财粮满仓,威权显赫,领地农奴无数,一片绿地岂在话下。”草坪越大、修整越完整,就代表这个家族越强盛。如果你拜访一位公爵,却看到草坪维护不佳,就知道他有麻烦了。
于是一传十十传百,渐渐地,西方所有领主的城堡外,都种上了草。
有的人不禁产生疑惑了,为啥这习惯咱们没有养成呢?
要论种庄稼,中国人是欧洲人的祖宗。因为农业发展的迅速,我国古代的人口比欧洲多很多。然而也正是因为人口多,加上古代生产力低下,粮食不够吃,咱们的老祖宗恨不得把所有的土地都开垦出来种上庄稼。种草?这可是败家子的行为!
西方人却把这种习惯保留了下来。近代以后,不管是国王的宫殿还是政府的公共建筑,都会有一片草坪。它成为一种权力的象征。
白宫南草坪,无论是欢迎外国领导人来访,还是举办各种活动,这里都是美国权力中枢的
除此之外,草坪还渐渐征服了体育界。以往人类的体育活动是不分场地的,不过草坪却逐渐成了足球以及网球的专用场地。在南美热爱足球的国家,穷人的孩子可能在垃圾堆里踢球,富人在私人的草坪上快乐玩耍。
权力、财富和地位,成了草坪的关键标签。种得起草坪,绝对不是一般人。
到了19世纪,新兴中产阶级对草坪也是热烈欢迎。一开始,只有银行家、律师和企业家有钱在自己的私人住所布置这样的奢侈品。等到工业革命使中产阶级扩大,并发明了割草机、自动洒水装置,数百家家庭忽然也能在自家门口种上一片草坪了。于是在美国的郊区,平整漂亮的草坪也从富人阶级的奢侈品转为中产阶级的必需品
如今的美国社会,除了玉米和小麦之外,草是美国时下最普遍的作物,草坪业(包括植物、肥料、割草机、洒水设备、园丁)每年产值有数十亿美元。
所以现代的西方
世界,也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草坪。那些住在拖车里,工作不稳定的平民阶层,他们想要种草也是一种奢望。
而一旦富裕起来,很多人也会马上种上草坪。毕竟虚荣和攀比的心理,人人都有。连国内那些有钱的大佬,在自家被围墙高高圈起来的别墅区里,不也是在笨拙的侍弄草坪吗?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