园博园里,南京景阳楼、扬州九峰园、苏州沧浪亭等江苏省十三市经典园林一一重现。作为此次园博园城市展园的设计者,中国古建筑研究专家、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陈薇接受采访时,表示城市展园的设计主要围绕在地性、文化性、经典性、传承性、创新性、可持续性等理念发展江苏传统园林艺术。高远、深远、平远绘出山水园林大画卷 作为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的核心部分,城市展园面积大,地形复杂,高差就有 50 余米。" 当初去这个场地,还是蛮失望的,因为就是一个矿坑,而且里面都是不能用的渣土。" 陈薇第一次去勘察地形时,看着断崖残壁,在脑海中构想出了中国山水画卷的大画面。宋代画家郭熙在论及山水原则时,提出 " 高远、深远、平远 " 之 " 三远 " 构图法。" 我脑中的大画面就是要高远、深远、平远兼具。这幅画卷很壮观,云蒸霞蔚。" 陈薇告诉记者,园博园里的 13 个城市园林和一般的城市园林不一样," 本来在城市里的私家园林都是相对封闭的,现在将 13 个城市展园一起放在山地上,有一个自己的内向性和外在环境适应性及互相借景的结合问题 "。文化、经典、可持续打造永不落幕的南京花园 当理想照进现实,陈薇带领团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地形," 原地形都是渣土,要对土的性质进行改良,否则不能种植物。" 在地性是陈薇提出的第一个设计理念,也就是因地制宜来进行规划设计。" 其次是文化性,江苏省是一个文化大省,通过园林这样的载体来体现江苏的文化,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探寻和融合的。" 陈薇表示,中国园林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,江苏苏州更有 9 个私家园林都是世界文化遗产,在这样的背景下做江苏省园林,一定要做出高品质,也就是经典性。作为永不落幕的南京花园,此次园博园并不是开园一个月就消失的展园。所以陈薇非常强调展园的可持续性," 无论是建筑规范还是园林使用功能,比如消防等必须符合现代要求,如此才可以在未来持续地使用。"贯穿古今,城市展园体现江苏传承创新的精神 南京园 " 华林寻芳 ",苏州园 " 沧浪问水 ",宿迁园 " 松台吟歌 "…… 十三个城市展园一共分为五区,分别是 " 宁镇区 "" 江南区 "" 淮扬区 "" 沿海区 "" 徐宿区 "。" 综合文化、功能、景观特色三个方面考虑进行的划分,比如徐州园和宿迁园,我们把其作为汉文化的表达区,整体氛围偏怀古。" 陈薇介绍,苏州园、无锡园、常州园所在的江南区在规划时,就把它放在有山有水的中心区域,功能上强调其品质,所以设置了品茶、听曲等功能。南京园则选择了其历史上最经典的六朝时期,主要以观览为主,风格以六朝的风格为主。可见,十三个城市园林有汉代、六朝、宋代、明清、近现代的风格,时间跨度非常大,江苏文化的多样性、历史的久远性、未来服务的可能性都在当中体现了出来。从最初的矿坑、渣土,到如今的山水画卷,陈薇表示 13 个城市园林形成了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。" 总体来说达到了当时的想象和规划设计的要求。" 陈薇认为,无论是在古代、在今天,甚至在未来,园林最主要的价值就是给人提供精神放松和审美追求的场所,这个立足点自古至今没有变," 这个立足点没有变,我们就是可以去传承创新的,至于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去完成,这是可以变通的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