园林绿化网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小程序
天下好货一手掌握

扫一扫关注

扫一扫微信关注
天下好货一手掌握

河北环京津造林绿化:高质量营造京津生态屏障

   2019-09-20 2720
核心提示:万木成林,绿意无边。驱车行驶在京津周边我省多地,不时被浓浓的绿色吸引。近年来,我省在环京津区域大力度、高质量植树造林,取
 万木成林,绿意无边。驱车行驶在京津周边我省多地,不时被浓浓的绿色吸引。
 
 
 
 
近年来,我省在环京津区域大力度、高质量植树造林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京津周边变绿的同时,脆弱的生态逐渐得以修复,经济林带来的多种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。
 
 
 
 
山区、平原大力度造林
 
 
 
 
初秋时节,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山上,去冬今春栽植的樟子松大的树苗已有近2米高,小的也有1米多高。
 
 
 
 
张家口去年完成营造林面积600万亩。“这样的成绩在过去不敢想象。去年我们还完成了51.33万亩冬奥绿化,今年我们将完成营造林近百万亩。这对干旱半干旱的张家口来说实在是难得。”张家口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 
 
 
 
张家口地处北京西北,与北京交界线长达229.6公里,定位为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。
 
 
 
 
为加快造林,张家口市级领导包联各县(区),县(区)处级领导和乡镇科级领导划分责任片区。市、县财政部门和相关金融机构配合筹措建设资金。发改、行政审批部门简化审批流程,做好招标服务……经过各部门通力合作,截至去年底,该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0%,以沿河北内蒙古边界防风阻沙防护林、沿坝水源涵养防护林、农田牧场防护林、沿河沿路防护林、浅山丘陵水保经济林、深山区水源涵养防护林为骨干的生态防护体系基本建成。
 
 
 
 
无论是在巍巍群山,还是在辽阔平原,我省环京津林业建设都在如火如荼进行。
 
 
 
 
近日,霸州市岔河集乡杜岗村占地1000多亩的陌樱园内,樱花树迎风摇曳。不远处的张岗村内,千亩海棠园同样景色秀美。
 
 
 
 
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,霸州以“建成与雄安新区零梯度对接、无差异连贯的万亩林地”为目标,在西部与雄安新区接壤的乡镇,实施造林模式精准对接,樱花、海棠、银杏、元宝枫等高端树种成方连片,打造出有层次、有特色的万亩秀林。
 
 
 
 
穿行在廊坊市各县市区,满眼都是醉人的绿色。
 
 
 
 
近年来,廊坊以争创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,全力打造“京津乐道、绿色廊坊”。截至今年7月底,该市林地面积达326.41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33.86%,位居全省平原市首位。该市全面对标北京、天津、雄安新区,努力做到与京津和雄安新区生态规划一张图、生态建设一盘棋、生态保护一张网,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,统筹全市域推进大规模造林绿化。
 
 
 
 
废弃矿山、河道两侧生态得到修复
 
 
 
 
作为工业老城的唐山,对采煤沉降区、工业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,成为造林绿化的重要内容。
 
 
 
 
近日,在唐山城区东部一片整理好的废弃矿山上,各种观赏苗木已种植成林,工人们正在进行花草管护、浇灌等工作。
 
 
 
 
这个名为“唐山花海”的项目位于唐山市开平区东湖片区。这里曾因煤矿无序开采,堆场、料场星罗棋布,道路坑洼不平,成为唐山市主城区之外的“城市裂痕”。
 
 
 
 
“我们一定要在‘城市裂痕’上绣出‘生态之花’。”唐山花海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习化儒介绍,去年8月以来,唐山市对这一煤矿采沉区域进行大规模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。
 
 
 
 
“唐山花海”核心区面积达11.02平方公里,项目由“山、湖、路、树”四大工程组成。建成后,“千顷花海”将向西融入唐山主城区,向北联动北湖,营造城市森林,助力城市总体生态环境提升。
 
 
 
 
同样需要修复的,还有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。
 
 
 
 
“顺着河道看,一片绿色,感觉很舒服,以后会经常带着家人来玩。”8月27日,在沧州市大运河生态修复与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展示区,沧州市民王女士笑着说。
 
 
 
 
2018年以来,沧州市按照“增林扩绿,林果并重,改善生态环境,推动经济发展”的总体思路,深入开展国土绿化三年攻坚行动,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。
 
 
 
 
沧州市以大运河沿线绿化和中心城区3条高速公路围合区绿化两项重点工程为抓手,将造林任务层层分解下达到县、乡、村、单位,并建立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。
 
 
 
 
以传承大运河生态文明、建设大运河生态文化带、改善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为目标,沧州市在大运河(不含中心城区段)两侧各建设了宽1000米以上的大绿廊,在只有一侧堤岸的东光、吴桥段,建设了单侧宽度不低于2000米的廊道。同时注重发展模式的多样化,积极培育家庭林场、乡村休闲度假区。
 
 
 
 
为更好地展示生态修复效果,沧州市投资1970万元,建设了大运河生态修复与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展示区,铺设了草坪,建设了景观带,配套了健身设施,成了沧州市民“老人散步、青年运动、孩子撒欢”的好去处。
 
 
 
 
经济林建设促进百姓增收
 
 
 
 
“现在村民年人均板栗收入五六千元,占全年收入的六成多。”近日,在宽城有名的板栗种植专业村艾峪口村,村党支部书记贾中友向记者介绍。
 
 
 
 
离该村不远,在塌山乡北场村的有机板栗产业示范基地,每棵板栗树下都有一排用遮阴网盖着的小棚子。轻轻揭开遮阴网,一朵朵硕大的栗蘑呈现在眼前。
 
 
 
 
“以前栗农只知道栽板栗树、卖栗子,没想到这树下空间也是宝。”该基地负责人梁晓明介绍,通过青草回填积肥、山场散养柴鸡、树下套种栗蘑、林边种植药材模式,一亩地能增收5000多元。
 
 
 
 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承德市经济林面积近千万亩,每年为农民人均增收3040元。承德市的目标很明确,今年底,承德所有贫困县将全部脱贫出列,经济林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 
 
 
 
在保定市的太行山区发展经济林,焦金同感叹起科技的力量。
 
 
 
 
焦金同是顺平县顺农绿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,他前些年尝试过在太行山种植经济林,可效益一直不太理想。近几年,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在这里成立了农业创新驿站,负责果树品种、种植等方面的科学栽植管理,他的园区渐渐有了起色。“今年,园区的苹果产量能达到50多万公斤,效益可达数百万元。”焦金同说。
 
 
 
 
如今,在该企业核心园区,1300多亩的三优红富士苹果,1000多亩的核桃,数十亩的葡萄、樱桃,让原本贫瘠的山沟成了“花果山”。“现在果树陆续进入结果期,投入的数千万元成本预计三年内可收回。”焦金同高兴地表示。
 
 
 
 
农业创新驿站建设模式为:市、县出台优惠政策,并拨付建设经费,同时还为科研团队和承接企业牵线搭桥、做好服务;企业按要求高标准完成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和技术规范,为驿站正常运转提供保障,形成了政府搭台、企业唱戏、专家做主角、带动农民稳定脱贫的良好局面。
 
 
 
 
上世纪80年代初,河北农业大学师生深入太行山区,把先进的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。如今,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,作为“太行山道路”的深化,河北农业大学的一个个创新驿站正在太行山麓兴起,一片片绿色正在大山深处晕染开来,一个个增收故事正写在农民一张张喜悦的笑脸上。
 
 
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,作者: 小编。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https://www.zgyllh.net/news/show-9997.html 。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、企业机构、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,仅供参考。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、观点保持中立,不对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如果有侵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。334978259@QQ.com。
 
更多>同类前沿资讯
  • admin
    加关注0
  • 没有留下签名~~
推荐图文
推荐前沿资讯
点击排行
信息二维码

手机扫一扫

快速投稿

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,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,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!

我要投稿

投稿须知

园林绿化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21-61207827 举报邮箱:334978259@QQ.com

津ICP备17008229号-1公网安备津公网安备 12022502000191号